“一体化”全面发力 长三角加快打造强劲增长极
记者 汪子旭 梁倩 龚雯 北京 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数据显示,一体化目前长三角在集成电路、全面强劲生物医药、发力人工智能和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已形成产业优势集群。长角其中,加快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约为三分之一,打造企业数在全国占比达到30%。增长
前三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数据也显示出新动能产业带动明显。一体化其中,全面强劲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领域完成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1.9%,发力增速高于全市工业13.4个百分点;江苏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长角比上半年加快3.3个百分点。加快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打造四年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增长开放程度最高、一体化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各扬所长、协同发力,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2022)》报告指出。
交通互联 长三角“抱”得更紧
近日,通苏嘉甬铁路初步设计获批,为年内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骨干线路,将有力补齐区域城际交通南北纵向供给体系短板,实现长三角南北两翼客运快速化。
今年10月,安徽的巢马城际铁路全线首联悬臂连续梁顺利合龙,安徽连通上海等长三角城市又将迎来高铁新通道。
“轨道上的长三角”跑出加速度,交通互联互通支撑长三角“抱”得更紧密。目前,长三角铁路网总长超过1.3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6500公里。
融合发展,交通先行。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发达的高铁网正成为长三角各城市间的“黏合剂”,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企业将总部设立在上海,将制造工厂、物流中心等设在长三角周边城市,利用高铁纽带串联起总部和工厂,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深化基础设施规划有机衔接,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 推动管理服务高效协同,为长三角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发展格局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上述报告指出,长远来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助于加快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有助于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增进长三角区域民生福祉。
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到2025年,长三角铁路网密度将达到每万平方公里507公里。
近日发布的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明确,未来,上海将建成支撑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5小时可达。
打破壁垒 一体化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长三角区域进一步“敞开门”,促进机制体制“软对接”,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为一体化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破除区域行政壁垒是推动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一环。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长三角市场监管部门构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跨省通办”服务体系,为市场主体异地办事提供便利。
以G60科创走廊为例,该区域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长三角“一网通办”试点机制,实现九城市89个综合服务通办专窗全覆盖,跨区域可办理事项数量已经超过178项,大幅提高科创要素流动和配置效率。
“一体化着重强调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马璇表示,从近年持续跟踪来看,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创新转化动力、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城市韧性和活力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长三角区域新设市场主体1928万户。截至2022年7月,长三角区域共有市场主体3290万户,约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已成为我国市场主体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中国工商联近日发布的 “2022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结果显示,在营商环境得分前十的省份中,长三角三省一市全部上榜。
对标国际一流,锚定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仍将持续前行。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着力破除招标投标等领域对外地企业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制定长三角一体化“跨省通办”任务清单等一系列具体任务,明确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要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加快要素自由流动,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促进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推动长三角地区加快建成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数据显示,目前长三角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已形成产业优势集群。其中,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约为三分之一,企业数在全国占比达到30%。
前三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数据也显示出新动能产业带动明显。其中,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领域完成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1.9%,增速高于全市工业13.4个百分点;江苏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比上半年加快3.3个百分点。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四年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各扬所长、协同发力,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2022)》报告指出。
交通互联 长三角“抱”得更紧
近日,通苏嘉甬铁路初步设计获批,为年内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骨干线路,将有力补齐区域城际交通南北纵向供给体系短板,实现长三角南北两翼客运快速化。
今年10月,安徽的巢马城际铁路全线首联悬臂连续梁顺利合龙,安徽连通上海等长三角城市又将迎来高铁新通道。
“轨道上的长三角”跑出加速度,交通互联互通支撑长三角“抱”得更紧密。目前,长三角铁路网总长超过1.3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6500公里。
融合发展,交通先行。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发达的高铁网正成为长三角各城市间的“黏合剂”,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企业将总部设立在上海,将制造工厂、物流中心等设在长三角周边城市,利用高铁纽带串联起总部和工厂,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深化基础设施规划有机衔接,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 推动管理服务高效协同,为长三角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发展格局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上述报告指出,长远来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助于加快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有助于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增进长三角区域民生福祉。
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到2025年,长三角铁路网密度将达到每万平方公里507公里。
近日发布的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明确,未来,上海将建成支撑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5小时可达。
打破壁垒 一体化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长三角区域进一步“敞开门”,促进机制体制“软对接”,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为一体化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破除区域行政壁垒是推动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一环。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长三角市场监管部门构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跨省通办”服务体系,为市场主体异地办事提供便利。
以G60科创走廊为例,该区域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长三角“一网通办”试点机制,实现九城市89个综合服务通办专窗全覆盖,跨区域可办理事项数量已经超过178项,大幅提高科创要素流动和配置效率。
“一体化着重强调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马璇表示,从近年持续跟踪来看,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创新转化动力、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城市韧性和活力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长三角区域新设市场主体1928万户。截至2022年7月,长三角区域共有市场主体3290万户,约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已成为我国市场主体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中国工商联近日发布的 “2022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结果显示,在营商环境得分前十的省份中,长三角三省一市全部上榜。
对标国际一流,锚定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仍将持续前行。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着力破除招标投标等领域对外地企业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制定长三角一体化“跨省通办”任务清单等一系列具体任务,明确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要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加快要素自由流动,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促进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推动长三角地区加快建成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责任编辑:综合)
-
一张图:交易品种枢纽点+多空占比一览(2022/11/23周三)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邹娟4月2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余洪伟、崇明区副区长张秩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陈跃 ...[详细]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李波:到2030年全球平均碳价将达75美元每吨
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期间,在《实现碳中和:政府在行动》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李波发言指出,为了实现到2030年前的减碳目标,到2030年全球的平均碳价需要达到75美元每吨,而 ...[详细]
-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顾吉仁:车企复工复产需要上游供应商配合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王琳琳)4月20日,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顾吉仁在新京报贝壳财经“上海、吉林复工复产进行时,为何汽车是复产复工重点行业”论坛上表示,汽车行业的复工复产不仅仅取决于车企体系内的 ...[详细]
-
自广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越秀地产抗疫志愿者积极前往一线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坚韧、勇敢的越秀地产人暂舍小家,奔赴大家,只愿广州能够早日战胜病毒,安全度过这一艰难时期。广州新闻电台01军人退伍不褪色先顾大家 ...[详细]
-
乐天免税店加大韩籍顾客优惠迎旅游复苏 最多赠送200万韩元代金卡
韩联社报道,韩国乐天免税店21日表示,截至5月31日将开展大型促销活动。乐天免税店目前根据韩国籍顾客的消费金额最多赠送2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万元)的乐多福代金卡LDF PAY),新的促销活动将在此基 ...[详细]
-
个人养老金制度即将出炉:每年缴纳上限1.2万,可自主选择购买金融产品
#如何评价个人养老金制度# 【#个人养老金制度即将出炉#:每年缴纳上限1.2万,可自主选择购买金融产品】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 ...[详细]
-
2021年9月4日,广州,航拍建设中的深中通道。图片来源:人民视觉记者 樊旭财政部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037亿元,同比增长8.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587 ...[详细]
-
刘强东发内部信:个人捐款1亿、京东高管降薪最多20%,让德邦兄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编辑/王月龙 刘雪梅 盖源源 11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京东集团HK,09618)方面获悉,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在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表示,自2023年1月1日起,逐步为十几万德邦 ...[详细]
-
马斯克隧道公司Boring融资6.75亿美元,估值近57亿美元
IT之家 4 月 21 日消息,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为缓解交通拥堵而修建地下高速公路的项目 ——Boring Company,已经筹集了 6.75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使其估值达到 57 亿美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