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止痛药致胃肠道穿孔,有科室十来天接诊20位患者,医生提醒→
秋冬季来临,滥用新冠感染等呼吸道疾病疾病进入高发期,止痛诊位许多患者采用止痛药以缓解症状。药致医生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了解到,胃肠部分患者由于缺乏正确的道穿用药知识,在大量服用头疼粉类、孔有科室解热镇痛药类(非甾体类)止痛药后,天接提醒导致了消化道穿孔的滥用严重后果。
1月4日下午3时许,止痛诊位一场消化道手术在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的药致医生一间手术室内进行,躺在手术台上的胃肠是一位年迈的老奶奶,手术室内的道穿屏幕上显示着她胃穿孔的位置。两名医生悉心操作着微创手术设备,孔有科室正在清理创口,天接提醒随后进行缝合。滥用“慢慢来,这个位置要清洗干净,预防后期感染。”该院普外二科主任胡小东紧盯着屏幕,指导着手术的进行。
手术进行中
“穿孔不大,手术很顺利。”胡小东为记者介绍了老奶奶的病情:“这位患者有胃不适的病史,最近长期服用止痛药,考虑是止痛药导致的消化道穿孔。”
在普外二科的住院病房,有多位老年患者正在接受术后康复治疗。据介绍,自2022年12月中旬以来,该科室接诊约20位因滥用止痛药导致胃肠道穿孔等消化疾病的老年病患,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地区,生活中缺乏正确的用药指导,胡小东介绍:“平时我们一个月会做10来台消化道穿孔手术,最近做了接近20台。”
一间病房内,候爷爷正躺在病床上,胡小东细心询问了他的康复进展,随后进行查体。侯爷爷告诉记者,他今年87岁,此前在家里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随后吃了感冒药、止痛药,有时候一次性吃了四、五颗,几天前开始剧烈腹痛,于是到医院看病并做了手术。“手术很顺利,医生护士们对我很关心。”侯爷爷说。
胡小东医生为侯爷爷查体
胡小东告诉记者,过量或长期使用头疼粉类、解热镇痛药类(非甾体类)止痛药物,易导致胃粘膜损伤和溃疡,进而造成穿孔。尤其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更不可能随意服用镇痛药。
“我们发现这类现象,主要出现农村地区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的老年患者身上。”胡小东提醒:“请勿滥用止痛药,如需服用应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责任编辑:焦点)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董路君:进一步强化保险业国际监管协同 共同完善RCEP规则下的保险健康发展机制建设
转自: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韩宋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会长董路君11月22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各成员国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RCEP的签订, ...[详细]
-
“股神”陕煤集团资本术:发债千亿融资,布局隆基等十余上市公司
因持股核算方式变更、增利超过65亿而被戏称为“股神”的,其控股股东、陕西地方大型煤企陕煤集团最新一期中期票据“艰难”发行,截至5月27日五次延长簿记建档时间。今年4月,陕煤集团发行的25亿元中票“22 ...[详细]
-
要潮(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涉嫌存在未按要求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食品被立案调查
记者5月27日从上海市场监管部门获悉,5月23日,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要潮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店招:人民咖啡馆)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店涉嫌存在未按要求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食品的行为。现场查见,当事 ...[详细]
-
记者 | 徐宁因实控人涉嫌内幕交易,600143.SH)股价开盘大跌。5月26日晚,金发科技公告称,公司于5月26日收到实控人、董事长袁志敏通知,因2016年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其已被深圳市公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证券时报记者 张一帆11月21日晚间,市值千亿元的有机硅龙头企业603260)披露公告称,公司原董事、总经理方红承因涉嫌职务侵占已由公安机关侦查 ...[详细]
-
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涉违法被查 实控人系创业板公司百普赛斯董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望奇 实习生 王硕 北京报道5月27日上午,“平安北京”微信公众号通报:针对“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北京警方已对该公司立案侦查,目 ...[详细]
-
图为韩国网红“李根大尉”海外网5月27日电据韩联社报道,擅自赴乌克兰参战的韩国网红“李根大尉”27日回国疗伤,他因涉嫌违反《护照法》,刚入境就在机场遭到警方调查。李根当天上午入境韩国,此时距他赴乌参战 ...[详细]
-
近日,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在与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联合研判的过程中发现,有多家网店对外销售的民生商品价格畸高。警方随即会同市场监管部门迅速查明上述网店涉嫌哄抬物价的情况,并先后将网店实际经营人范某、李某、 ...[详细]
-
日前,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的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拉开帷幕。富德生命人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贯彻落实各项 ...[详细]
-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7日讯 “我们就是被花言巧语给骗了,我投资98000元,只收回来2000元,公司就跑了!”张大爷回忆起2018年5月跟随李某到上海旅游考察度假村项目的经历,仍然后悔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