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大跌下的机构众生相:有人抛售、有人抄底
炒股就看,医药有人有人权威,股大构众专业,跌下的机及时,生相全面,抛售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抄底
有人忙着斩仓,医药有人有人也有人趁机“捡漏”。股大构众面对近期持续下跌的跌下的机医药股,机构资金做出了截然相反的生相选择。
近日以来,抛售医药股在外围利空冲击下大幅下跌,抄底其中“药茅”(603259.SH),医药有人有人仅中秋节后两个交易日就累计下跌11%以上。股大构众
板块大跌之下,跌下的机机构资金也出现分歧,一些持仓较为集中的机构,阶段性抛售,而另一些机构,则趁着医药位居底部“越跌越买”。
9月15日,医药板块中CRO概念股(医药外包)出现反弹迹象,截至当天收盘,(300759.SZ)报收57.81元/股,盘中一度拉升6%以上;(603456.SH)、(300725.SZ)、(300347.SZ)、(002821.SZ)、药明康德同样录得一定涨幅,盘中均一度涨超4%。
大笔买入后又大量抛售
一位券商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医药市场存在利空因素,导致医药板块在9月13日、9月14日盘中出现大幅下跌,但拉长周期看,从去年8月初CRO板块就一直延续调整态势,整个过程实际延续了一年时间,这些调整并非短期消息所能影响。
分析师认为,一些持仓过于集中的机构,因医药板块持续下行从而引发了阶段性抛售。
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9月13日,药明康德、凯莱英、九洲药业(603456.SH)被机构卖出3.83亿股、1.35亿股、1.14亿股,(600196.SH)9月5日遭机构卖出1.06亿股,(000661.SZ)、(600763.SH)则在8月18日、15日被机构卖出4.05亿股、1.99亿股。
上述遭机构大笔抛售的股票,均在二季度被公募加仓。
通联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仓药明康德股数达6.36亿股,持仓公募基金数量为1624家;而截至二季度末,虽然持仓公募数量降至859家,但持股数量上升到6.73亿股。
相对于药明康德,公募在长春高新、通策医疗等股票加仓更多。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二季度加仓长春高新5527万股,截至二季度末共有825家公募基金持仓该股,而一季度末这个数字仅为118家。同期,通策医疗也被公募加仓3849万股,440家公募机构新增持仓。
此外,二季度共有500家公募机构新增持仓凯莱英,382家公募机构新增持仓九洲药业,283家公募机构新增持仓复星医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二季度,甚至连新能源基金经理也在加仓医药板块。
比如交银阿尔法基金经理何帅,将其医药仓位从10.39%提升到了32.98%,提升了22.59%。而他管理的另两只基金,交银持续成长、交银优势行业的医药持仓也提升了约20%,成为第一大重仓行业。
何帅在半年报中称,这些投资使得他们有机会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持有一批在较大行业空间中的优秀公司。
同样在二季度大幅加仓药明康德的交银施罗德消费新驱动股票基金经理韩威俊则称,将选择继续持有二季度受疫情影响不大,并且在三季度将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复苏,以及2022年和2023年盈利预测可能不会出现下调的公司,并适度减持了在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并且三季度很难恢复到之前增长速度,以及2023年盈利预测不确定的公司。
也有机构逆势抄底
下跌中有人减仓,也有人逆势抄底。龙虎榜数据显示,8月5日机构资金分别买入长春高新3.33亿元、9月13日则买入药明康德2.27亿元,8月15日买入通策医疗1.16亿元。
估值低,股价便宜,是抄底者们的基本逻辑。
通联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中信医药指数整体估值(TTM)为31.32倍,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66.5%,位居历史十年分位数的9.4%,处在近十年比较低的历史水平。
研究部副总裁朱奕彰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单纯从数据层面分析,医药板块目前估值已经不能算“合理”,而是非常“低估”了,中证医疗的指数估值,已经比2018年集采刚刚提出来时还要再低10~20%。
“如果从指数回撤角度来看,这轮回撤可以说非常夸张,从去年7月份接近2万点,跌到目前的不到1万点,指数回撤了50%,个股回调幅度就更大了。50%的回撤幅度已经超过了2015年,也超过了2018年集采第一次提出,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68%的回撤。”朱奕彰说道。
朱奕彰认为,目前医药板块中有部分子板块有“被低估的嫌疑”。
比如中药板块,现在是整个医药子赛道里倒数第二便宜的子版块(最便宜的是医药流通,整体PE大概只有10倍左右),该板块面临的集采风险并没有那么大,而且以内需为主,所以也不用担心一些外部因素扰动。
板块大跌之时,一些卖方机构依旧看多。
称,医药板块今年整体估值持续处于历史底部,在行业短期没有增量的情况下,需要在市场中去寻找确定性高的结构性机会,建议关注连锁零售药店的渗透率提升。
认为,在全球制造业分工背景下,中国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完整的工业供应链体系及发达的物流及基础设施等优势推动国内CXO公司在生物制造领域逐步扩大影响力。先转移至美国的生物制造业应是高毛利且创新属性强的超高端制造业,而非效率输出型的CXO(医药外包)。
中信证券也称,中国原料药和CXO企业作为全球市场化竞争参与者,已深度嵌入全新医药研发创新供应链。凭借完善的产业供应链和工程师效率优势,中国企业承接全球原料产能需求,大型跨国药企、中小生物科技公司相关外包需求逐渐转移国内,十几年来市场份额逐渐提升。此外,中国龙头CXO企业已前瞻性部署了多个海外基地,以保障全球化供应体系的安全稳定。
(责任编辑:热点)
-
在消费行业普遍陷入融资低迷的时期,烘焙赛道再次迎来新的融资。根据36kr报道称,连锁烘焙社区店“可斯贝莉Kissbaby”获得数千万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为产业投资人,明越资本担任长期财务顾问。而此前 ...[详细]
-
价格远超黄金!冬虫夏草越来越贵?6年涨了3万元/斤,有商家卖“仿野生”
价格远超黄金!冬虫夏草越来越贵?6年涨了3万元/斤,有商家卖“仿野生”杜苏敏来源: 时代周报冬虫夏草因价格高昂,被赋予“软黄金”“养生界爱马仕”等称号冬虫夏草一直被视作名贵的滋补品,虽药效受争议,却因 ...[详细]
-
10月20日,日元对美元跌破150关键关口,续创1990年以来的新低。在连续六个交易日下跌之后,10月20日,日元对延续低位徘徊。截至发稿,日元对人民币报0.0482,接近此前9月14日创下的年内低点 ...[详细]
-
10月20日,受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有望加速影响,半导体和元件板块强势拉升逾5个点,提振市场信心。自今年年初以来,受海外事件影响,国内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股价持续走低,但我们认为:从我国科技创新趋势、国家 ...[详细]
-
月内12地公告调整专项债资金用途 涉及920个项目远超去年同期
本报记者 包兴安8月份以来,多地频频发布公告调整专项债券资金用途引起市场关注。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8月1日至8月30日,青岛、云南、甘肃等12地发布公告调整专项债券资金用途,合计涉及项目达920个 ...[详细]
-
高端钛合金龙头西部超导前三季净利同比预增近六成,超8.5亿元
10月20日,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西部超导”,688122)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58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59.57%左右。 西部超导预计公司20 ...[详细]
-
违反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相关规定 光明食品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被罚30万元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0月20日,《大众日报》报道显示,王洪已经担任党委书记。在题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报道中,中泰证券党委书记王洪表示 ...[详细]
-
财联社11月23日讯编辑 赵昊)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母公司Alphabet正计划裁掉约1万名“表现不佳”的员工。这则消息最早被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披露。报道称,Alphabet最新的绩 ...[详细]
-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成为热门发展领域。不管是养猪企业,玻璃制造企业,还是传统房地产开发商,都在以不同方式切入这一行业。房地产行业由于拥有较长的产业链条,能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丰富应用场景,这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