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型行业占比大 利好IF表现
期货日报
2023年开年以来,内需股指出现了连续上涨行情。型行截至1月19日,业占上证50、比大表现沪深300、利好中证500指数、内需分别上涨7.04%、型行7.35%、业占5.80%、比大表现6.28%,利好其中,内需计算机和非银金融涨幅达10%以上,型行领涨各板块。业占
防疫政策优化加上春节长假来临,比大表现市场开始关注消费复苏,利好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行业均大幅上涨,而这些行业也受到外资的关注。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已经累计流入超过1000亿元,完成了2022年全年的流入规模,足见对未来行情的看好。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杠杆资金仍然谨慎,2023年融资规模减少了58.30亿元,虽然中证500和创业板指也持续上涨,但杠杆资金并没有同步增加。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春节长假临近,不确定性增强,杠杆资金逐步获利了结,同时减少假期期间的利息成本。
我们认为,各个指数短期涨幅可观,长假来临之际仍要警惕风险,但整体上2023年经济前景相对于2022年更为乐观,春节后行情仍值得期待。
2023年,从政策角度上来看,预计以提振内需和稳定房地产为主。1月13日,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1月13日银保监会工作会议表示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做好对投资的融资保障,支持社会领域加快补短板,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月13日,为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有关部门起草了《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行动方案》。
从的构成来看,行业主要集中于政策支持的方向。截至2023年1月18日,食品饮料、银行、非银金融、医药生物、家用电器5个行业合计权重占比达到46.28%。从北向资金今年流向来看,集中流入食品饮料(206.38亿元)、非银金融(151.61亿元)、电力设备(117.86亿元)、银行(94.10亿元)、有色金属(84.67亿元)等行业。
从估值角度来看,沪深300指数PE(TTM)为12,PB为1.42,估值百分位为36%,对于长线资金来说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
从经济发展来看,当前消费已有恢复迹象。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42亿元,同比下降1.8%,市场预期降6.5%,相较于前值下降5.9%,已有明显好转。不过受到海外需求回落影响,外需型行业恢复力度不及内需型行业,不过外需型行业主要是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在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占比较大,而酒饮料茶、食品、农副食品加工、医药等内需型行业,在沪深300指数中占比较大,从这一角度看也更利于沪深300指数的表现。
2023年企业和居民将回归正常生活,经济前景有望改善,预期推动下股市将迎来持续的上涨行情。为加快经济复苏,房地产政策不断放松,房地产相关行业都能受益,同时消费政策预计会加码,这将持续利好沪深300指数。(作者单位:申银万国期货)
- ·乐华上市再冲刺,高度依赖王一博!市场规模将超300亿,这一产业红利期来了!
- ·中国农业银行绍兴分行被罚35万:贷款管理不到位
- ·新能源车“备战”动力电池“退役潮”
- ·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渐成型
- ·买房门槛降至历史低点:超百城首付两成 多城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
- ·国际影响力突显!华厦眼科6位专家入选“亚太最具影响力眼科医生100强”
- ·甲醇 空头优势减弱
- ·基础锂盐产业链:2023需求市场低开,中上游产品量价齐跌
- ·托稳信贷与债券融资 央行“两支箭”持续呵护民营企业
- ·“钧”衡之道攻守兼备 博时信享一年持有期混合2月23日上线发售
- ·阿里电话会:靠补贴无法持续获得市场份额,云计算和AI结合正处于关键时期
- ·人民大会堂新版国徽模型入藏清华大学
- ·比亚迪回应称:近期关于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传言均为不实信息
- ·多位绩优基金经理“出走”背后: 公募“去明星化”成趋势 构建团队渐成共识
- ·公务员大举扩招,一省增加了80%!应届大学生迎重大利好,但竞争仍激烈:一“乡镇综合管理岗”上千人报名
- ·热评|打击“伪市值管理”关键在于信息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