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甜甜”到“牛夫人”,宁德时代经历了什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吕江涛 | 北京报道
“一年的小甜甜研发费用,比互联网行业公认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人宁小米集团都不如,还什么硬科技呢,德时代经简直是小甜甜痴人说梦。制造业就制造业,人宁装什么大尾巴狼!德时代经” 近日,小甜甜前互联网研究员裴培的人宁一条朋友圈把宁德时代再次推上了热搜。
股价从最高点692元/股一度跌至353元/股;延迟披露2022年一季报;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3.62%;市场上不时传出车企“去宁德化”的德时代经传言……今年以来,宁德时代可谓是小甜甜利空不断,甚至不得不用报警的人宁方式来否认与特斯拉“谈崩”。
作为具有高成长性的德时代经典型代表,宁德时代曾经被网友戏称为“宁王”,小甜甜甚至在去年还有机构推出了一个以宁德时代为锚定,人宁代表一批高业绩成长和高估值的德时代经龙头公司组合—“宁组合”,在热度上能够与的“茅指数”分庭抗礼。不到半年时间,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跌落神坛的宁德时代到底经历了什么?还能不能东山再起?
券商下调目标价
从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宁德时代的股价一路上涨,从280元/股最高涨至692元/股。在股价高歌猛进的同时,券商们的研究报告也越来越“大胆”。2021年8月4日,发布的一份研报表示:“宁德时代已通过合资建厂、入股等方式整合储能产业链。假定储能业务(技术路线、竞争格局、拿单模式三个影响因子)与动力电池业务具相似增势与发育曲线,保守预计2060年宁德全球储能市占率15%—25%,对应营收/市值空间约1714/4285亿元。”
券商研报居然预测到上市公司2060年的业绩情况,舆论一片哗然。这篇研报的署名分析师也被深圳证监局认定未能保证研究报告的审慎性和严谨性,对相关问题负有直接责任,依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预测40年之后的业绩固然不够严谨,但也体现了当时券商对宁德时代的极度看好。《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据iFinD数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年券商发布关于宁德时代的研报数量高达327篇,且评级绝大多数为“买入”或“增持”。
然而,从今年年初开始,画风突变,随着股价持续下跌,宁德时代不再是券商们的“心头好”。其中尤以首创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韦志超在今年2月中旬发布名为《宁德时代还能跌多少?一个定量分析视角》的看空研报最为出圈。
韦志超在这份研报中指出,“在上涨逻辑的催化剂动摇之后,高估值抱团股面临多杀多的窘境,宁德时代短期可能并未见底……未来可能仍有20%下跌空间。长期来看,宁德时代处于高度增长、技术变革的新能源行业,机会更多,风险更大,其护城河也更加不稳定。”
在A股市场,这种看空报告非常罕见,“点杀式”的个股分析更是多年不闻。但遗憾的是,研报发布不到一天,韦志超就在个人微信公众号火速删除了该篇报告,而原定于当日晚间20时举行的“看跌”宁德时代电话会议也临时取消,主讲人正是韦志超。
2022年5月5日是宁德时代发布一季报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由于业绩不达预期,该公司股价开盘即跳空暴跌,最大跌幅高达14%,股价最低跌至353元/股,距离那份研报发出时的股价下跌超过30%。
随着股价持续走低,更多的券商开始在研报中下调对宁德时代的预期,虽然不像首创证券那样直接,却也在悄然下调宁德时代的目标价。
近日,发布的一篇题为《宁德时代:业绩短期承压,看好Q2业绩修复》的研报中,下调宁德时代目标价至500.7元/股,维持增持评级。而除了国泰君安,下调宁德时代目标价的券商还包括、华创证券、、证券、、等多家券商。
一季度业绩下滑
近期,市场对宁德时代的态度大变,主要是因为有传闻称,宁德时代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不及预期。4月24日晚间,宁德时代公告称,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为保证《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编制的质量和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将一季报披露时间从4月28日推迟至4月30日。宁德时代这一推迟发布一季报的举动引来了更多猜测,也直接影响了二级市场的情绪。
4月30日晚间,宁德时代正式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86.78亿元,同比增长153.97%;实现归母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下降23.62%;实现扣非后净利润9.77亿元,同比下降41.57%;基本每股收益0.6439元/股。
除了利润下滑,一季报还显示,宁德时代今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27.28%、上年年度的26.28%,降至本期的14.48%,创下有纪录以来的历史新低,而导致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营业成本大幅增长。宁德时代一季度的营业成本为416.28亿元,同比增长198.66%,远超公司收入增幅。
对此,宁德时代表示,营业成本随着销售增长相应增加,同时部分上游材料价格快速上涨造成成本增加。同样受上游材料供应紧张及价格快速上涨影响,宁德时代用于增强供应链保障的资金相应增加,致使宁德时代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0.76亿元,同比下降35.48%。
事实上,今年第一季度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动力电池企业并不止宁德时代一家。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A股上市动力电池企业中,宁德时代、、、、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都在19%-38%之间,且5家动力电池企业的毛利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也都呈下滑趋势。
而这些企业把盈利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都归结为上游原材料涨价导致的成本压力。2021年下半年以来,锂盐价格回升并创造历史新高。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已持续涨价16个月,价格增长超过10倍。
根据GGII数据,2022年3月份,三元材料中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解液、负极材料市场平均价格较2021年初分别上涨约171%、222%、98%、18%。
锂电池核心材料碳酸锂一年近10倍的涨幅,让不少动力电池企业不得不通过上调产品价格来缓解成本压力。2021年第四季度,、国轩高科、等多家电池企业宣布上调电池采购价格,而宁德时代在今年第一季度之前基本没有上调产品价格。
4月29日晚间,宁德时代董秘蒋理在央视财经直播中回应称,为了维护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宁德时代在价格方面非常谨慎,和客户维护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今年一季度承担了主要的原材料涨价压力,这也是毛利率环比下滑的主要原因。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虽然原材料价格上涨大幅挤压了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但上游的涨价压力也正在逐步化解。工信部今年已经多次提及加大锂资源开采力度,监管部门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对产业良性发展起到正向作用。而近期锂价也呈现回调趋势,据上海有色网数据,碳酸锂均价从历史高点50.25万元/吨累计下跌1.7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4月份也累计下跌4.1万元/吨。截至4月30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45-47.3万元/吨,均价为46.15万元/吨。
面对短期内供应链紧张的挑战,宁德时代表示,已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供应网络,包括但不限于签署长协订单、投资合作、回收利用、自行开采等方式。
而此次将宁德时代送上热搜的研发费用方面,其实,宁德时代的投入也是持续增加的。财报显示,2021年,宁德时代研发投入76.91亿元,同比增长115.5%,2022年一季度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25.68亿元,同比增长117.49%。
专利数量方面,去年年报显示,宁德时代已拥有以及正在申请的境内外专利合计10222项,包括模组、BMS、热管理、热安全在内的电池系统,及电芯四大材料、电芯设计、测试、设备等多个领域。同时,宁德时代也在持续开展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A/B电芯等前沿技术研发。
此外,宁德时代日前披露,其450亿元再融资申请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据悉,本次发行股份募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产能建设项目及研发项目,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有助于提升公司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增厚股东回报。
而在产品方面,宁德时代的研发重点在钠离子电池、CTP技术等。其中,第三代CTP技术对应的麒麟电池计划在二季度发布,这款电池在同样的电化学体系下比特斯拉的大圆柱电池的能量密度高13%。钠离子电池则有望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
(责任编辑:时尚)
-
11月23日,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湖北省委批准,湖北省纪委监委对湖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湖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陈大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陈大林丧失 ...[详细]
-
转自:中国网财经中国网财经9月13日讯 记者 钟文鑫)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上海哈为清洗设备有限公司因发布已终止的无效专利广告被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3000元。图片来源:上海市市场监督管 ...[详细]
-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假期9月10日-12日),全国邮政快递业运行总体安全、平稳有序,共揽收快递包裹8.52亿件,与2021年中秋假期相比增长0.24%,日均揽收量与2020年 ...[详细]
-
动力电池企业加快“出海”步伐: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在欧洲建第二座工厂,远景动力、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出海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记者 段芳媛近期,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宣布在海外建设工厂。继宣布将在欧洲建设第二座动力电池工厂后,蜂巢能源9月9日宣布,公司将在欧洲建设第二座海外电 ...[详细]
-
新浪期货重磅推出“期货大咖聊大宗“期货专家连麦活动,棉纱反弹持续?化工系随着原油一起下跌?看上去有不错的介入机会?如何期市淘金?新浪期货邀请中信期货分析师杨力,聊聊当前期货市场投资机会研讨期货市场投资 ...[详细]
-
由于今冬可能面临能源短缺,欧盟国家的能源价格正在飙升,一些国家也在增加使用并寻找更多化石燃料。当地时间9月12日,联合国一名官员敦促欧盟不要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项目等气候目标上“倒退”,使用更多的化 ...[详细]
-
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0777)“买入”评级,预计2022-23年归母净利为10.9/12.1亿元人民币,合理价值23.73港元。公司22H1实现收入42.4亿元YoY+26.3%),NonGAAP归 ...[详细]
-
参考消息网9月13日报道 据香港亚洲时报网站9月9日报道,欧洲巨头纷纷抗拒美国与中国“脱钩”之举。报道称,“美国禁止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10年内在中国建厂”这类刺耳的标题让人们忽视了从中国传来的较普 ...[详细]
-
11月24日听博时基金郭晓林、广发基金罗国庆等大咖说:新旧能源发展战略 规划“高质量”养老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飞常准APP数据显示,9月13日上午,两架C919先后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别于10时51分和11时24分到达。数据显示,两架C919飞机注册号分别为B-001F和B-001J,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