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花式”补充资本 半年募资超5000亿元
今年以来大型银行通过IPO、花式配股、银行元可转债、补充半年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等方式已经合计募集资金超5000亿元。资本
2022年上半年已经过去。募资6月27日,超亿多项统计数据出炉,花式显示我国经济整体处于恢复中。银行元
作为货币政策与市场之间的补充半年“连接器”,这半年,资本银行业在多领域发力,募资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超亿如银行业不断调整自身盈利能力,花式压降负债成本进一步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银行元贷款成本下降腾挪空间;通过金融科技手段的创新,纾困受到疫情冲击的补充半年实体企业;银行发力消费贷,结合数字人民币试点,促进消费复苏。
此外,这半年,楼市的发展迎来挑战,银行还通过降低房贷利率、支持优质项目并购等方式助力楼市回归正常发展轨迹。
在为中国经济恢复保驾护航的同时,银行自身也正在合规的道路上,不断加强风险管控。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完善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金的监管要求有所提升,同时扩宽了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让银行的“安全垫”更加厚实。正因如此,今年各类银行不断通过发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为更好地维持经营创造未雨绸缪。
展望下半年,政策的效力不断显现,中国经济将稳步复苏。银行业仍将继续担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在稳出口、稳投资、稳消费等领域持续发力。
贝壳财经推出“银行这半年·显微镜”系列报道,通过几大关键词透视“银行这半年”。
监管针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越来越趋严格,使得银行资本补充速度不断加快。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大型银行通过IPO、配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等方式已经合计募集资金超5000亿元。其中,各类银行发放二级资本债发行近3800亿、永续债发行1560亿。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银行资本补充后,将进一步提升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助于下半年“稳定经济大盘”过程中,增强银行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银行大规模“补血”的情况仍将持续。
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创新高
今年上半年,二级资本债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兴业研究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已合计发行3800亿元二级资本债,为历年最高。
从发行规模来看,工行、邮储等国有银行上半年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规模均超过400亿元。不仅如此,在5月还获准发行不超过12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6月初,农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拟在境内外市场发行不超过2000亿元的减记型合格二级资本工具。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主要原因是在夯实自身资本实力的同时,进一步满足监管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2021年10月,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先后出炉,对入选名单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进行更高的要求。
在监管进一步提升的同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却出现了下降。银保监会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02%,较上季度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二级资本债是商业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较为常选的工具之一。”中国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二级资本债的发行审批流程相对简便,对银行是否上市没有硬性规定;同时,二级资本债的发行利率相较于普通金融债券的收益率高,也一定程度上更受投资者青睐。
永续债发行规模超千亿
永续债亦受到银行的青睐。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统计,今年上半年,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补充一级资本的规模为1560亿元。
不过这一规模相比去年有所下降。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统计,2021年上半年,共有25家商业银行发行30只永续债,发行规模超3000亿元。
兴业研究发布的研报指出,从上半年实际运行来看,估值的低迷对于核心层资本工具的推进影响较大,各个渠道募集金额均处于近年低位。
周茂华表示,永续债发行规模相对减少,可能与上半年的资本补充工具增多有关。
此外,另有多家银行在今年上半年还通过可转债补充资本金。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拟发行不超过110亿元的可转债;、均披露了50亿元可转债预案。而、和发行的可转债在今年上半年均已上市,发行规模分别为500亿元、130亿元和80亿元。
预计后续银行多元化补充资本需求仍较为旺盛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7.3%,显著高于其他银行,且近年来资本充足率一般保持较为稳健的增长。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6%、12.8%、12.3%。
曾刚表示,2022年一季度,除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上升外,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均略有下降。从历史数据来看,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近年来总体处于下降趋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加快不良资产核销、内源补充存压以及监管要求日趋严格等因素影响下,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存在一定压力。未来几年内,伴随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确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正式实施,四大行及国内重点银行面临的资本压力将进一步凸显。
根据去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给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全球系统行重要银行设置了两道标准,即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加权比率应于2025年初达到16%、2028年初达到18%,杠杆比率应于2025年初达到6%、2028年初达到6.75%。
廖志明团队测算,展望2022-2024年,银行资本工具及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债等净发行需求约2.9万亿,年均净发行约0.97万亿元。此外,还有数千亿元通过可转债、定增、配股、IPO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需求。
周茂华亦表示,从趋势看,由于部分银行补充资本压力,宽信用推动,预计后续银行多元化补充资本需求仍较为旺盛。
此外,亦有专家认为,资本补充渠道仍需要持续拓宽。
曾刚表示,大型银行具有明显优势,但中小银行因为资质、市场接受度及投资活跃度等方面的原因,补充银行资本渠道不够充分。他建议,未来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中小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等进行资本补充的空间,为中小银行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雨晨 姜樊
(责任编辑:百科)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1月23日,中字头股票再迎大涨,截至今日收盘,涨19.97%,、、、、、、、等多股涨停。图片来源:)中国证券报记者23日获悉,由中证指数公司和 ...[详细]
-
近日,两份“另类”海报在网络流传: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的建业河畔洋房,可以“2元/斤,小麦换房”;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的建业城,则可以“5元/斤,大蒜换房”。22日上午,中新财经记者分别致电两地售楼处, ...[详细]
-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即将到来的夏季旅游旺季,被上周一场暴雨引起的大洪水打个措手不及。桥梁被冲毁,多条道路中断。附近村庄的几百户人家都被淹没。公园被迫关闭,并疏散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本周三,黄石公园的部分地区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南博一当地时间22日,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将访问土耳其,并将于当日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举行会谈。据路透社22日报道,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将于当日访问土耳其,与埃尔多安举行会谈。报道称 ...[详细]
-
最高检张晓津:持续关注金融创新中的犯罪风险,及时清除披着金融创新外衣的“毒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11月22日,2022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出席“治理体系与金融稳定”平行论坛并就“做优金融犯罪检察工作、服务保障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详细]
-
恒生科技指跌超4%!香港证监会重磅表态,细价股狂欢一股飙涨175%,果链千亿巨头暴跌近百亿
中国基金报记者 伊万6月22日周三,港股未追随隔夜美股上涨,今日开盘,低开,随后跌幅扩大,港股主要指数全天呈单边下跌行情。最终,截至收盘,恒指收跌2.56%,下挫551点,险守21000点大关;国指跌 ...[详细]
-
收评:港股恒指跌2.56% 恒生科指跌超4%互联网医疗股大跌
6月22日消息,美股周二收高,主要股指在上周录得两年来的最差一周表现之后反弹。今日开盘,低开0.42%,随后跌幅扩大。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2.56%,报21008.34点;国企指数跌2.84%,红筹指 ...[详细]
-
6月2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了《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人事司负责人就《行为规范》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一、问:《行为规范》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是 ...[详细]
-
A股资本地图泰州篇:17家公司上市,市值近千亿,超七成为细分领域龙头
近年来, 随着扬子江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经济规划先后落地,泰州市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泰州地处我国华东地区、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连南通、西接扬州、北至盐城、南濒长江,是扬子江城市群 ...[详细]
-
第7批国家集采时间确定,首次出现替补机制,企业中选不再高枕无忧
来源:华夏时报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第七批国家集采迎来重大变革,首次出现替补机制充分保障药品供应。6月20日下午,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了第七 ...[详细]